醉中放歌寄某友

海天寒馆霜作威,指冠短发不受吹。老生未肯自称老,知我已非少年时。
君少于予才二岁,四十封拜亦已迟。况俱失路乡里中,子犹豪健吾已衰。
丈夫不能与世选,喙长三尺何处开。蹙缩眼眶髡须眉,我学蝇声控舌语,世人听之曰太奇。
我欲作贼,贼不可为。我欲登仙,肉重难飞。我将为今世之文士,今世之文,观者举肥,作者救饥,琐尾而不可垂。
茫茫千八百年间,龙门大笔继者谁。英雄腌杀醋瓮底,神龙失水乃令醯鸡欺。
白登铁城困龙隼,不藉巾帼难解围。我今骑王半山之拄杖,借朱夫子之门捶,望门敲砖拙言辞。
吁嗟乎,目长的短,矢柱正移。乞巧柳子,送穷退之。
送之不去乞不来,七尺一半土中埋。谈深不觉歌莫哀,尊中酒空泪满杯。
明朝观海共登台,百尺天门眼好开。酒坐莫有少年客,白头先生狂不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醉中放歌寄某友》是明代诗人曾曰唯创作的一首作品

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的心境与志向,还体现了他对于人生、友情以及自我认知的深刻理解。在阅读和鉴赏这首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1. 诗歌原文
  • 首句“海天寒馆霜作威,指冠短发不受吹。” 开篇即以海天寒馆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景象,同时用“霜作威”来暗示岁月无情,人生易老。
  • 第二句“老生未肯自称老,知我已非少年时。” 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同时也显露了对年轻时代的怀念。
  • 第三句“君少于予才二岁,四十封拜亦已迟。” 这里用数字对比突出了双方年龄差距和时间的无情,也隐含了对于友情淡漠的感慨。
  • 第四句“况俱失路乡里中,子犹豪健吾已衰。” 进一步强调了双方因时代变迁而各自落寞的现状,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自身的无力感和衰老之感。
  • 尾联“丈夫不能与世选,喙长三尺何处开。” 最后这句以动物喻人的无奈和悲哀,展现了一种无法改变命运的悲观情绪。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全诗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霜”、“白发”、“寒馆”等,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深度和感染力。
  • 语言风格:曾曰唯的语言简练而有力,既有直白的叙述,又有含蓄的比喻,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也富有哲理性。
  1. 思想主题
  • 对友情的珍视:虽然诗中提到“送之不去乞不来,七尺一半土中埋”,但整体上,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曾曰唯对于真挚友情的珍视和渴望。
  • 对人生的反思:通过对岁月流转、青春不再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以及个人价值的深刻思考。
  1. 情感表达
  • 悲壮与无奈:全诗充满了悲壮与无奈的情感,尤其是在面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变化时,表现出了一种不甘和挣扎的情绪。
  • 豪迈与自怜:尽管面对困境,诗人依然保有一股豪情壮志,但在结尾处流露出对自己年华逝去的无力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 创作背景
  •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根据诗中的一些词汇和意象推测,可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1. 文学价值
  • 审美价值:《醉中放歌寄某友》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作品,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醉中放歌寄某友》是一首集历史背景、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了解明代诗歌的重要窗口,也是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