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

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
主人饶逸兴,况复值春深。
巀嵲千峰矗,浸浔百窦吟。
禅堂栖古木,桧响带幽禽。
洞远岩花馥,池明岸芷森。
陈荀期不愧,何事慕宁歆。
倾盖馀投分,臭味几知心。
我怀归北阙,君岂耽山岑。
努力康皇业,行看雪满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是明代诗人葛昕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而且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气息。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葛昕:字幼明,号龙池,生于明朝的济南府德平(今山东临邑县)。葛昕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而著称,曾担任工部屯田郎中等职,并因其功绩获得尚宝司卿之职。他的一生虽历经官场沉浮,但文学成就斐然。
  1. 诗歌原文及注释
  • 原文节选: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主人饶逸兴,况复值春深。巀嵲千峰矗,浸浔百窦吟。禅堂栖古木,桧响带幽禽。洞远岩花馥,池明岸芷森。陈荀期不愧,何事慕宁歆。倾盖馀投分,臭味几知心。我怀归北阙,君岂耽山岑。
  • 译文:《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人深厚情谊的赞美。诗中通过对峄山春景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人葛昕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也有着对故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感慨。
  1. 作品赏析
  • 艺术风格: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五言排律形式,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峄山峰峦叠翠、泉水潺潺、古木参天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自然之中。
  • 意境营造:《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的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中的“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一句,便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写作背景与背景分析
  • 创作背景:《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与友人在峄山的一次聚会有关。在这次聚会中,他们一起欣赏了峄山的自然风光,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此次聚会也可能激发了诗人的灵感,促使他创作了这首充满诗意的作品。
  • 主题分析: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抒发了内心的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1. 文化意义与历史影响
  • 文化意义:作为明代的诗歌作品,《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反映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 历史影响:这首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它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文献之一,也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诗歌,它承载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时代气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