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
主人饶逸兴,况复值春深。
巀嵲千峰矗,浸浔百窦吟。
禅堂栖古木,桧响带幽禽。
洞远岩花馥,池明岸芷森。
陈荀期不愧,何事慕宁歆。
倾盖馀投分,臭味几知心。
我怀归北阙,君岂耽山岑。
努力康皇业,行看雪满簪。
暮春时节,我和宸张丈一起登临峄山。
听说山有灵性,今天便登上了山。
主人很有情趣,何况正值春天。
高峻的山峰矗立在前方,泉水从石缝中流下吟唱。
禅堂栖息在古木之上,桧树传来鸟儿的叫声。
洞穴幽深花朵芬芳,池边岸边草木葱郁。
我与陈荀期相知无愧,为何羡慕宁歆?
倾盖而谈余情未了,志趣不同心不投。
我怀着归北阙之心,君难道只耽恋山岑?
努力为皇业效力,雪满簪头时再相见。
译文:
暮春时节,我和宸张丈一起登临峄山。
听说峄山有灵气,今天就去山上看看。
主人很有情趣,何况是春天。
高峰耸立在前,泉水在岩石缝隙中流淌。
禅堂坐落在古木上,桧树发出鸟儿的叫声。
洞穴深处花香四溢,岸边草木繁茂。
我与陈荀期相知无愧,为何羡慕宁歆?
倾盖交谈情感不尽,志趣不合心不投。
我有归朝北阙之心,你难道只迷恋山景?
努力为朝廷效力,等雪满簪时再见。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峄山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首句“暮春峄山偕对宸张丈”交代了时间和人物,诗人与宸张丈一同在暮春时节登临峄山。颔联“闻道山灵异,此日遂登临”则进一步描绘了登山的原因,即听说山有灵性,于是决定登山一探究竟。
颈联“主人饶逸兴,况复值春深”则描绘了主人(指诗人)的情怀,主人有着浓厚的兴趣和雅致的情感,更难得的是此时正值春天,景色宜人。接下来的“巀嵲千峰矗,浸浔百窦吟”则具体描绘了山上的景色,群山高耸入云,清泉从石缝中潺潺而下,宛如诗一般的画面。
五、六两句“禅堂栖古木,桧响带幽禽”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禅堂和古树,以及鸟鸣声,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最后两句“洞远岩花馥,池明岸芷森”则描写了山洞深处的花和岸边茂盛的草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尾联“陈荀期不愧,何事慕宁歆”则是诗人自问自答,认为自己与陈荀期不相上下,无需羡慕宁歆之辈。
整首诗通过对峄山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