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春来十日晴,正宜扈驾历边城。
松篁不逐春风媚,花萼相辉昼日明。
双凤齐飞云锦丽,六鳌不动海波澄。
回朝正笏详敷奏,天下如今已太平。
和钟纪善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靖江府钟纪善韵》是明朝诗人程通的作品。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明代诗歌的风貌。《和靖江府钟纪善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部分,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与研究。
从内容上分析,诗作以“和”为题,展现了对前人作品的尊重及继承。在《和靖江府钟纪善韵·其一》中,通过对比古今、自然景观与人世变迁,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于时局的关注。诗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马蹄辙迹遍天垠,开国承家喜有人,都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认知。
从艺术技巧上看,程通的这首诗在形式上也颇具匠心。整首诗遵循了七言律诗的创作格式,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情感真挚而不落俗套。诗中的意象选择和组合,既符合古典诗词的审美习惯,也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比如使用“自古金陵多王气,当今紫塞少氛尘”这样的诗句,不仅描绘了地理环境的变化,也隐喻了历史的兴衰更迭。
诗作在结构上的安排也颇为考究。通过对前代名篇进行“和”,不仅能够展现诗人的学识与才华,同时也能体现其高超的艺术造诣。例如,《和靖江府钟纪善韵·其一》中的引用和改写部分,既有对原作意境的延伸和深化,也有新的情感和思想的加入,使得整首诗更加丰富多元。
《和靖江府钟纪善韵》不仅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佳作,更是明代诗歌创作水平的代表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明朝诗歌的独特韵味,也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