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项公回浙江祭祖其一

河头杨柳青丝丝,临河送别攀柳枝。
百官骑从密如雨,何异画工图画之。
举鞭欲发向南去,极目天台渺何处。
担头诗卷灿可观,铁网卷去珊瑚树。
羡君富贵归故乡,衣锦白马春昼光。
丈夫壮志有如此,忠孝两尽名斯扬。
兹行不负平生愿,奚惜风霜经历遍。
百年丘陇顿生辉,九族宗姻重会面。
追忆离家六七年,归来松菊犹依然。
何妨斗酒悦情话,掀髯一笑东风前。
琼台双阙虽云好,未许优游直终老。
只恐王庭注目长,东书早上江南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项公回浙江祭祖其一》是一首描写送别场景的古诗,出自明朝诗人程通之手。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氛围中。

诗的开篇“河头杨柳青丝丝,临河送别攀柳枝”便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送别时的自然背景,河边的杨柳随风轻摇,为这一离别增添了几分柔美与哀愁。接着,“百官骑从密如雨,何异画工图画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朝廷官员的密集队伍比作一幅精细的绘画作品,既形容了场面的浩大,又突出了官场的庄重与繁复。最后两句“举鞭欲发向南去,极目天台渺何处”则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去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远方故乡的无限遐想和深情眷恋。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引用了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故事,以诸葛亮在四川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绩来暗喻项公的才能和贡献。而“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项公才能被世人忽视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人才价值认识不足的现实状况。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意蕴,也为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提供了更多的视角。

《送项公回浙江祭祖其一》不仅是一首描写送别场景的古诗,更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官场场景的刻画以及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值得读者深入品味与鉴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