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甘露寺多景楼

一上高楼望眼醒,无边风景入诗扃。
水连天去萦回白,山过江来远近青。
秋草蝶飞全晋地,斜阳人语向吴亭。
吟馀却爱空门趣,松下僧翻贝叶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甘露寺多景楼》是明代诗人史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含义,成为了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品背景
  • 《登甘露寺多景楼》的创作背景是在明初,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社会相对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史鉴通过自己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 诗中的“白头怀抱易兴哀”,反映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个人情感的流露,也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
  1. 艺术特色
  • 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史鉴采用了精炼而富有力度的文字,使得整首诗既具有音乐美,又富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 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开头的“满目山川”到结尾的“总被潮声日夜催”,每一个字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1. 历史影响
  • 《登甘露寺多景楼》不仅是史鉴个人的杰作,也是明代诗歌的一个代表。它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被多次提及和研究。它不仅是明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文化象征
  • 多景楼在北固山的风景最佳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聚集的地方。历史上众多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诗词佳作,使得这一地点成为了文化的象征。
  • 多景楼的命名,不仅因为它地理位置优越,更因为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里的每一次登高望远,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变迁。

《登甘露寺多景楼》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它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与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文人心态,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