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苍山色何奇哉,芙蓉朵朵天边开。嶙峋直上九千仞,下视群岫皆蓓蕾。
夸娥不能移,巨灵不能劈。南风十日吹不平,但见云开横铁壁。
琪花瑶草四时闲,幽致仿佛非人间。千年老雪消不尽,龙湫六月生阴寒。
我欲乘风升绝顶,倒控苍虬凌倒景。黄鹤仙人招不来,目断蓬莱五云境。
点苍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苍山》是清代文人杨慎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点苍山》及其相关背景:
-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杨慎(1488年—1563年),字用修,号升庵,明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他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到云南永昌卫,后又被流放至贵州永宁卫。这段经历使他的人生充满了波折。
- 作品创作时间:《点苍山》的创作时间为他的流放时期。
- 诗歌原文
- 原文:
“点苍山下雪,
润色何须问,
玉树生春风。”
-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描绘了点苍山下雪花纷飞的景象,以及春天来临时玉树生花的美好画面,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季节变化的和谐美。
- 象征意义:杨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流放期间,他能够欣赏到如此美丽的景色,也是一种慰藉和力量的来源。
- 艺术手法: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同时,诗中的“润色”一词,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字运用的精湛技艺。
-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杨慎的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颂。它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
- 读者评价:历代以来,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许多学者认为,《点苍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
《点苍山》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深入了解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