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洪太守夫人

闻讣惊相怛,名门失女宗。
子成新进士,家出旧司农。
弦断伤琴意,尘生暗镜容。
不堪埋玉处,风木正鸣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洪太守夫人》是明代诗人程敏政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挽洪太守夫人》的文学背景、主题内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 作品信息
  • 诗人简介:《挽洪太守夫人》的作者程敏政,字克勤,明徽州府休宁人,是明代著名的官员和学者。他中年后号篁墩,又号篁墩居士。他的文学成就在明代尤为突出,尤其在诗歌方面有很高的评价。
  • 创作年代:这首诗是程敏政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主持会试时所写。由于试题外泄,他被弹劾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后被勒致仕卒。可见其文学创作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
  • 作品形式:《挽洪太守夫人》是一组五言律诗,体现了古典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1. 作品内容
  • 第一首:闻讣惊相怛,名门失女宗。子成新进士,家出旧司农。弦断伤琴意,尘生暗镜容。不堪埋玉处,风木正鸣冬。表达了对亡妻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家族未来的忧虑与不安。
  • 第二首:梦兆曾炊臼,形伤见藁砧。菊松思共老,霜雪遽先侵。不待宜人诰,无惭列女箴。生刍叹莫奠,寒日动哀吟。则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生前的回忆和对亡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第三首:梦兆曾炊臼,形伤见藁砧。菊松思共老,霜雪遽先侵。不待宜人诰,无惭列女箴。生刍叹莫奠,寒日动哀吟。此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亡妻的追忆和哀悼情感。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挽洪太守夫人》以其严谨的格律和深情的文字展现了程敏政深厚的文学功底。五言律诗的结构规整,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文人的典型代表,程敏政的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高超的表现,更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通过诗歌传达的情感真挚而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现实。
  1. 作品影响
  • 文学地位:《挽洪太守夫人》作为程敏政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读者群体:该诗的读者群体广泛,不限于专业文学人士,普通读者亦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上的共鸣。
  1. 历史背景
  • 明代社会环境: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变革和动荡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的诗歌作品往往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和个体情感。
  • 文人生活状态:程敏政身处官场,经历了个人的荣辱兴衰。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内涵。

《挽洪太守夫人》不仅是程敏政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更是明代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了解,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情感世界,还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