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石门桥铺

道上人稀日出迟,弊裘风起不胜吹。
马行冰地如临镜,鸦啄霜田似阅棋。
野寺饭时钟隐隐,谁家耕处冢累累。
晨门一去无消息,伫立河梁有所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石门桥铺》是明代程敏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程敏政(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其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程敏政以学问广博著称,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节选:“道上人稀日出迟,弊裘风起不胜吹。”此句描述了清晨的景色,道上的行人稀少,太阳迟迟升起,寒风吹拂,诗人穿着破旧的皮衣,感觉难以抵御寒冷。“马行冰地如临镜,鸦啄霜田似阅棋。”这两句描绘了马在冰冻的地面上行走如同镜子一般,而乌鸦啄食着被霜打后的田地,宛如下棋一般。
  • 诗意解析:此诗展现了一种宁静又稍带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早晨景象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冷清。“野寺饭时钟隐隐,谁家耕处冢累累。”描述了寺庙中传来钟声,似乎有僧人在做早课,而远处谁家的田地里,可以看到一座座土包,像是农民的坟墓。
  • 诗意解析:通过这些细节,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晨门一去无消息,伫立河梁有所思。”最后一句,诗人站在河桥上,眺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思念和迷茫。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程敏政的语言风格质朴而富有韵味,善于捕捉细微之处的自然美以及人的感情变化,给人以深刻的美感体验。
  • 象征意义:诗中的“晨门一去无消息”可能象征着作者心中的某种期待或目标的缺失,而“伫立河梁有所思”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的作品往往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色。
  • 文学影响:《过石门桥铺》作为程敏政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诵。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明代文学的一种风格特征。

《过石门桥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美学价值,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