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贵溪程原宗人濯缨亭

洗耳常思古逸民,小亭闲傍绿杨津。
能收楚泽歌中趣,不惹长安陌上尘。
触目鸢鱼千古在,忘机鸥鹭一时驯。
何年解绶遥相访,同试渊明漉酒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贵溪程原宗人濯缨亭

程敏政,明代诗人,其《题贵溪程原宗人濯缨亭》以七言律诗形式,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该诗通过对小亭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理想境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背景:明代诗人程敏政通过《题贵溪程原宗人濯缨亭》展现了他对古代逸民生活的深深向往。诗中不仅描绘了濯缨亭周围的绿杨和清流,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世界,以及他在喧嚣的社会中寻找的一片净土。
  2. 诗歌内容
  • 洗耳常思古逸民,小亭闲傍绿杨津。
  • 能收楚泽歌中趣,不惹长安陌上尘。
  • 触目鸢鱼千古在,忘机鸥鹭一时驯。
  • 何年解绶遥相访,同试渊明漉酒巾。
  1. 诗歌鉴赏
  • 诗歌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诗人通过“洗耳常思古逸民”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揭示了他对于古代隐逸文化的热爱和追求。
  • 在描写濯缨亭的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如“鸢鱼千古在”中的“千古在”暗示了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的情感和志向永远不会消逝。而“鸥鹭一时驯”、“解绶遥相访”则表达了与古人精神上的相通,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1. 诗歌主题
  • 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和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的七言律诗。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濯缨亭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心灵归宿的渴望。
  • 诗中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音乐性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句都遵循了固定的平仄韵律,这种严谨的结构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统一。
  •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景观的描述,也有人文情怀的抒发。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 文化价值
  • 这首作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个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修养。
  • 通过对古代逸民生活的描绘,诗歌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回归精神家园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对于当代社会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历史影响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成为了研究明代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程敏政的《题贵溪程原宗人濯缨亭》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艺术和文化的独到理解和追求。这首诗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本身的内容,更在于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