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示鲍甥将赴扬州

子行无复倚门亲,相见何堪涕泗频。
歧路残春长断信,一家圆月正伤神。
还山已荷埋身锸,隐阁仍危塾角巾。
寄语江边杨柳树,自今愁作渡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月中秋,情寄扬州

程嘉燧的《八月中秋示鲍甥将赴扬州》描绘了诗人在中秋节这一天与朋友离别的场景,展现了他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嘉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情感世界。

诗中“子行无复倚门亲”,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即将离别的心情,以及对彼此未来重逢的期待。“相见何堪涕泗频”则生动地反映了两人在分别之际的伤感情绪。此外,“歧路残春长断信,一家圆月正伤神”两句,既写出了时间的无情,也揭示了内心的哀愁。

“还山已荷埋身锸,隐阁仍危塾角巾”,描绘了诗人对归乡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寄语江边杨柳树,自今愁作渡江人”则流露出对未来的无限忧虑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更是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它告诉我们,即使人生道路上会有别离和思念,但真挚的友情和深刻的人生体验,总能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八月中秋示鲍甥将赴扬州》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在品味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刻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