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行无复倚门亲,相见何堪涕泗频。
歧路残春长断信,一家圆月正伤神。
还山已荷埋身锸,隐阁仍危塾角巾。
寄语江边杨柳树,自今愁作渡江人。

八月中秋示鲍甥将赴扬州

子行无复倚门亲,相见何堪涕泗频。

歧路残春长断信,一家圆月正伤神。

还山已荷埋身锸,隐阁仍危塾角巾。

寄语江边杨柳树,自今愁作渡江人。

释义:儿子即将离家远行,再也没有倚着家门的亲人了,相见时又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道路分岔的地方是残春时节,我与家人无法互通消息,而此时一家人正望着皎洁的月亮,心情无比沉重。我已回到山林中,埋着身体的工具;隐居在阁楼上,依然戴着破旧的头巾。寄语江边的杨柳树,从今以后我要成为渡过长江的人。

译文:儿子即将离家远行,再也没有倚着家门的亲人了,相见时又怎能不让人伤心落泪?道路分岔的地方是残春时节,我与家人无法互通消息,而此时一家人正望着皎洁的月亮,心情无比沉重。我已回到山林中,埋着身体的工具;隐居在阁楼上,依然戴着破旧的头巾。寄语江边的杨柳树,从今以后我要成为渡过长江的人。

赏析:此诗是诗人送别外甥鲍甥前往扬州时所写的一首七绝,表现了作者对外甥的深情和对其未来前途的祝愿。诗的首句“子行无复倚门亲”,意思是说外甥已经离开家乡去往远方,再也没有倚着家门的亲人了。这里的“门”字暗含了亲情和牵挂之意。接下来的两句“相见何堪涕泗频”,表达了作者见到外甥时的悲伤和不舍之情。这两句通过泪水不断流下的形象,展现了两人之间的深厚情感。最后两句“还山已荷埋身锸,隐阁仍危塾角巾”,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这里的“还山”、“埋身锸”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了诗人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情景。而“危塾角巾”则暗示了诗人在书房里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本色。结尾两句“寄语江边杨柳树,自今愁作渡江人”,则是诗人对外甥的嘱托和祝福。他希望外甥在江南能够度过一个美好的时光,并祝愿外甥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一帆风顺。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深眷恋和祝福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