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谭生载酒看梅

仙侣移舟晚更邀,兴来东阁是今朝。
竹间老树苔花活,池上繁枝雨点消。
薄暝酒香延澒洞,嫩寒云白护岩峣。
回船秉烛何愁远,拂水崖当第五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花朝谭生载酒看梅》是明代诗人程嘉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程嘉燧,字孟阳,歙县人,寓居嘉定。
  • 程嘉燧的诗作以娟秀和少尘著称。
  1. 诗歌原文
  • 仙侣移舟晚更邀,兴来东阁是今朝。
  • 竹间老树苔花活,池上繁枝雨点消。
  • 薄暝酒香延澒洞,嫩寒云白护岩峣。
  • 回船秉烛何愁远,拂水崖当第五桥。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花朝时与友人共同饮酒赏梅的情景。诗中的“仙侣移舟”和“兴来东阁”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朋友共度时光的愉悦心情。
  • “竹间老树苔花活,池上繁枝雨点消”则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细雨中的生机勃勃。
  • 最后一句“回船秉烛何愁远,拂水崖当第五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结束的活动感到不舍,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这种情感与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境相吻合,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和志趣。
  1. 艺术特色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描述,如“竹间老树苔花活,池上繁枝雨点消”等句子,不仅美化了自然景色,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整体上,诗歌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语言优美,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之一。

《花朝谭生载酒看梅》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古典诗歌,更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志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