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
无家自愧百年身,有情共伤千里目。
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
经旬始过道士洑,五日未离黄鹤矶。
吴王庙前乌衔肉,又搅崩江作银屋。
叉鱼艇子不敢行,昼傍官船愁水宿。
春光忽开三月三,红桃写镜江拖蓝。
烟花才下两孤北,松楸正在九华南。
蟂矶亭亭落日孤,春原尽处是芜湖。
青烟白道人归去,纸钱挂树啼鸢乌。
清明舟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舟中》是明代诗人程嘉燧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该诗通过描绘清明节时的景象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风俗、自身命运及自然景色的感慨。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
清明寒食山头哭,
到处犹传旧风俗。
无家自愧百年身,
有情共伤千里目。
汉阳渡口柳依依,
江风作花雪打衣。
经旬始过道士洑,
五日未离黄鹤矶。
吴王庙下草萋萋,
野水无人舟自移。诗歌赏析:
- 背景与创作:程嘉燧的这首诗作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身处战乱之中,对国家的衰微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
- 主题与情感:诗中“清明寒食山头哭,到处犹传旧风俗”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忆。同时,“无家自愧百年身,有情共伤千里目”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自然景观:诗中的“汉阳渡口柳依依,江风作花雪打衣”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柳树依依、雪花飘落等景象营造出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历史背景:诗歌中的“吴王庙下草萋萋,野水无人舟自移”等句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吴王的怀念以及对于战乱时期人民生活变迁的感慨。这种对历史遗迹的回忆,也反映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尽留恋。
- 艺术手法:整首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修养。
《清明舟中》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