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

经年不见东林远,闻住峰头看瀑飞。
古寺正如昏壁画,层湖都作水田衣。
相逢不厌陶潜饮,细倒松肪貌翠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是明代诗人程嘉燧创作的一首古诗,其内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程嘉燧(1560年—1623年),字孟文,号松门,明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他出身于一个文人家庭,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程嘉燧的诗歌以五言为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流畅。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是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1. 诗歌原文
    经年不见东林远,闻住峰头看瀑飞。
    古寺正如昏壁画,层湖都作水田衣。
    相逢不厌陶潜饮,细倒松肪貌翠微。

  2. 诗歌赏析

  • 经年不见东林远:这句诗表达了与友人长时间未见,只能从峰头遥望瀑布飞泻的情景。”经年”指的是经过很长时间,”不见”则表示无法相见,”东林远”则是指远处的山林。整个诗句描绘出一幅高山流水的画面,通过观瀑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古寺正如昏壁画:这句诗通过对古寺的描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昏壁画”指的是昏暗的壁画,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而色彩褪去,给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黄昏”不仅指时间,也暗示了一种情感上的寂寞与期待。
  • 层湖都作水田衣:这句诗描绘了湖水清澈如水田的景象,通过比喻的方式,将湖水的透明度提升到了一种近乎绘画的境界。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 相逢不厌陶潜饮: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与友人共饮时的愉悦心情。”陶潜”是指东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以其归隐田园的生活著称,这里用来形容与友人相聚时的快乐和满足。诗人通过对饮酒情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享受生活的态度。
  • 细倒松肪貌翠微:这句诗通过对松脂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力和对美的捕捉能力。”松肪”指的是松树中的油脂,而”貌翠微”则是形容这种油脂在阳光下呈现出的翠绿色泽。这种细节的描绘既增加了诗歌的诗意,也使读者能够更生动地感受到自然之美。

《闻等慈师在拂水有寄》不仅是一部反映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艺术魅力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追求与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