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施笠泽别驾得雄

兰草宁论入梦劳,神光忽照德门高。
恰逢开士摩麟顶,共向超宗识凤毛。
合浦乍还珠在掌,明河新沐锦为袍。
亦知廉吏归装薄,传有青编及宝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施笠泽别驾得雄》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董其昌的晚年,体现了他在书法和绘画领域的卓越才华与深厚造诣。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生于明朝,是松江府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学创作者。

  2. 诗歌原文
    兰草宁论入梦劳,神光忽照德门高。
    恰逢开士摩麟顶,共向超宗识凤毛。
    合浦乍还珠在掌,明河新沐锦为袍。
    亦知廉吏归装薄,传有青编及宝刀。

  3. 诗句解析

  • 兰草宁论入梦劳:诗人以兰草自比,暗喻自己的才华和追求。
  • 神光忽照德门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光明未来的期许。
  • 恰逢开士摩麟顶:描述了一幅修行者头顶麟角的画面,象征着智慧和尊贵。
  • 共向超宗识凤毛:暗示了文人之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提升。
  • 合浦乍还珠在掌:用“合浦还珠”的典故来表达对回归故土的喜悦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 明河新沐锦为袍:借用“明河”比喻清新的文化氛围,“锦为袍”则意味着文化的丰富和高雅。
  • 亦知廉吏归装薄:反映了诗人对于廉洁官员朴素生活方式的赞美。
  • 传有青编及宝刀:可能是指流传下来的古籍与珍贵的文房四宝。

《贺施笠泽别驾得雄》不仅是董其昌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通过对这首古诗词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文化艺术领域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