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次韵酬林茂之

离堂尊酒坐宵分,把臂曾联竹下群。
幽抱共披钟阜月,清标真挹漫亭云。
欲因莲宇开新社,且驻輶车网旧闻。
六代风流冠盖地,寻盟猿鹤却输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冬夜次韵酬林茂之》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作者董其昌的背景、创作背景、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府华亭人,明代著名文人。他在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后历任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1. 创作背景
  • 时间与地点:《冬夜次韵酬林茂之》的创作背景不详。根据董其昌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他晚年或退隐生活时所作。
  • 人物关系:诗中提到“把臂曾联竹下群”,可见林茂之与董其昌之间有一定的交情或者共同的朋友圈,两人在某种社交场合中曾有过深入的交流。
  1. 主题内容
  • 友情与交流:《冬夜次韵酬林茂之》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还反映了他们在诗歌交流中所达到的艺术共鸣。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的“幽抱共披钟阜月,清标真挹漫亭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月下的清雅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董其昌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的书法也以其潇洒自如著称,这种艺术上的互补在他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 情感表达:诗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友人的感激和怀念,更有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性享受。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在当时文人中颇为罕见。

《冬夜次韵酬林茂之》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展现董其昌艺术天赋和深厚友情的画卷。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文学和书法上的高超造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