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信阳何太公

白云楼上白云封,仿佛群真礼赤松。
自向龙门尊太史,不因凤羽识超宗。
书成副本名山重,酒泛双茎湛露浓。
有诏即颁灵寿杖,将无潇洒爱携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信阳何太公》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明代松江府的华亭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人和艺术家,还对书画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1. 诗歌原文
  • 白云楼上白云封,彷佛群真礼赤松。
  • 自向龙门尊太史,不因凤羽识超宗。
  • 书成副本名山重,酒泛双茎湛露浓。
  • 有诏即颁灵寿杖,将无潇洒爱携筇。
  1. 主题解析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赞美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对艺术与自然的热爱。通过描绘白云楼的美景以及自己对艺术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董其昌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严谨有序,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1. 历史影响
  • 作为明代的重要文人之一,董其昌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赞誉。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观念。
  1. 文化意义
  • 《寿信阳何太公》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通过对《寿信阳何太公》的详细介绍,可以看到董其昌不仅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还是一位深具文化素养的文人。这首诗不仅是董其昌文学成就的代表,也是明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