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章公觐虞部

夏木阴森四月初,余东风景近何如。
斯人只合青山老,慢世萧然白石居。
未艾已能辞组绶,及耆争看指干旟。
行藏吾辈还相让,采药浇花共著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章公觐虞部》是明代董其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远的人文理想。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及背景:

  1. 诗歌原文
    夏木阴森四月初,余东风景近何如。
    斯人只合青山老,慢世萧然白石居。
    未艾巳能辞组绶,及耆争看指干旟。
    行藏吾辈还相让,采药浇花共著书。

  2. 作者介绍

  •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府华亭人,是明代著名的文人、画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闻名于世,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寿章公觐虞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与和谐,同时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
  • 艺术特色:此诗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志向,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深厚文化底蕴。
  1. 文化背景
  • 时代背景:明朝中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但文人士大夫阶层却依然保持了一种高雅的文化追求。在这种背景下,董其昌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养和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1. 艺术成就
  • 书法造诣:董其昌的书法以秀逸著称,他的书法作品既有颜真卿的刚健,也有虞世南的柔美,融会贯通后自成一体,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山水画创作:董其昌在山水画领域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擅长学习历代名家,将笔墨运用自如,形成了自己清润明秀的风格,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章公觐虞部》作为董其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一种生活哲学的体现。它展示了董其昌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对于热爱文学和艺术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和欣赏的珍贵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