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
洪厓居可移,天姥梦亦得。
题画共十六首
介绍
《题画共十六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系列诗歌,共计16首。这些作品描绘了王维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每首诗的主题各异,如山水、花鸟等,展现了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这些作品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
注释: 开此鸿蒙荒,真成羽人宅。 开辟这片混沌未开的天地,真是如同神仙的居所。 洪厓(yá 崖):指海中仙山,相传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中有三座山峰并列在海边,称为“蓬莱”,其南为方丈,其北为瀛洲。 居可移:可以迁移。 天姥:传说中的山名。 梦亦得:也可以梦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题画之作,共十六首,每首都是对画面的赞美和描绘。第一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的山峦连绵起伏,云雾缭绕
【注释】:题画共十六首 桂树及冬荣,瑶草待春发。唯闻鸾鹤声,寥寥上烟月。 译文:桂花在冬季仍然茂盛,仙草等待春天再开花。只听见鸾和鹤的叫声,远远地传来,在烟雾弥漫的月光下。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诗人通过写景来抒怀言志,抒发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同时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理想追求。全诗语言简练、含蓄隽永,意境深远
注释: 近水傍晚时颜色更绿,远方山色到了秋天还未变黄。夕阳寒气洒满大地,松树的影子落在人的衣上。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组诗《题画》中的一首。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诗情画意,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佳作
山木半叶落,西风方满林。 无人到此地,野意自萧森。 注释:山上的树一半已经落下了叶子,西风吹过,树木的枝叶在风中摇曳。没有其他人来到这个地方,只有自然的气息和萧瑟的秋意。 译文:山上的树一半已经落下了叶子,西风吹过,树木的枝叶在风中摇曳。没有其他人来到这个地方,只有自然的气息和萧瑟的秋意。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美丽和宁静。首句写山木落叶
注释:磨一石的隃糜,其长度伸寻丈。轩轩五岳图,堂堂大人相。 赏析:此诗为题画共十六首中的第一首诗,描绘了一幅五岳之图,画面上的山峦巍峨耸立,气势磅礴,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 1. 题画共十六首:指《题画十六首》。 2. 少年多狡狯(jué):年轻时,人往往聪明而机灵。 3. 老笔渐离披:年岁增长,笔墨逐渐变得散乱,无法整齐划一,形容诗人老迈。 4. 气韵从何取:气韵是指诗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感,是从哪里获得的? 5. 心无赞毁时:心中没有赞美或贬低的时候,即心态平和、客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变化。 “少年多狡狯”
注释: 云海荡吾胸,笔随意所到。 犹如剡上船,何必见安道。 译文:我胸怀云海,笔墨随心而动,宛如在剡溪上乘船,何必要见到张公呢?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自信和豪迈之情。他认为自己胸中已有云海,笔墨随心而动,无需借助他人之眼来看待自己的作品,正如他在剡溪上乘船一样,不必见到张公才感到满足。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自信和豁达,同时也展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诗句: 虚槛列云岫,闲阶响石淙。若添千顷竹,又领渭川封。 译文: 空灵的栏杆排列在遥远的山峰上, 宁静的台阶旁传来石头的回音。如果再增添成片的竹林, 又将引领渭河流域的风光。 注释: 1. “虚槛”:形容栏杆高远、空旷。2. “云岫”:指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其间。3. “闲阶”:形容台阶宽阔而安静。4. “石淙”:指清澈的溪流,水声清脆悦耳。5. “领”:带领、引导。6. “渭川”
注释:幽居的人在茶灶上煮茶,炊烟和宿云混在一起。凭轩望所思之人的家,春湖渺茫看不到岸边。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幽居生活的诗。首句写诗人在幽居的生活。幽居的人在茶灶上煮茶,炊烟和宿云混合在一起。二句写诗人凭轩远眺,思念远方的人。第三句写春天的湖水辽阔,看不到湖岸;第四句写诗人在湖边徘徊远望。全诗语言朴素,意境空灵,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注释: 野客不贪涉,如何亦问津:野客不贪图名利,也去问路,说明他是一位有闲情逸致的人。 前村黄叶里,大有耐闲人:在秋天的村庄前面,满地金黄的落叶中,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喜欢清静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作,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展现了他的闲适和宁静。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注释: 茅屋空山中,时有幽人至。指点乱云生,不谈人间事。 茅草屋顶的小屋位于空旷的群山之中,时不时会有神秘的隐士来访。他们指点着纷乱的天空中的云彩,却从不谈论尘世的事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题画十六首》中的第十八首。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山水画,表达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他写道:“茅屋空山中,时有幽人至。”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在空荡荡的山中
【题解】 《题画共十六首》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幅山居水景图,以莲峰、柳浪、水天、云影等物象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居风光画面。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远空灵,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 ⑴巘崿:高峻的山岭。 ⑵莲峰:指莲花峰。 ⑶涟漪:水动波纹。 ⑷于以:何以;如何。 ⑸遂:通“殉”,顺从。 【译文】 巍峨山岩之上,莲花峰似一尊莲座; 溪流潺潺,如碧绿的柳条随风摇曳成一片波浪。
此诗题作《题画十六首·秋林空》,是唐代诗人钱起的作品。 其一:客去秋林空,沙际石濑响。 译文:客人离去后,秋天的树林显得空旷寂静;在沙洲边上,水声潺潺,发出悦耳的声音。 注释:客人:指诗人的朋友。秋林空:指秋天树林里空旷寂静的景象。客去:客人离去。沙际:沙洲边上。石濑:水流激荡而成的小滩。响:水声。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点明时间是深秋时节,天气清冷,树木萧瑟。“空”字写出了深秋时分
这是一首题画诗。乔木生昼阴:乔木,高大的树木;昼阴,指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即树荫。清泉响寒溜:清泉,指山涧里的溪水;寒溜,指山涧里的细流。前村杳霭中:前村,指前面村落;杳霭,形容烟雾、云气迷漫。 大上有雷霆斗:上,泛指高处;雷霆斗,形容声音巨大。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注释:乔木生昼阴,清泉响寒溜。乔木,高大的树木;昼阴,指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即树荫
注释: - 谷静鸟飞绝,天空云度闲。 - 谷(山谷)静(平静)鸟(鸟儿)飞(飞翔)绝(消失)天空(天空)云(云朵)度(通过)闲(悠闲)。 -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景象,鸟儿在谷中栖息,天空中的云朵悠然飘过。 - 尔时一回首,眼底无青山。 - 尔时(此时)一回首(回顾过去),眼底(目光所及之处)无青山(没有青山)。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眼中再难觅到曾经熟悉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