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侣湖南不肯归,水洲贪看野凫飞。竹房辜负绿蕉肥。
垆冷博山清话隔,簟开湘水倦眠稀。信音莫待寄秋衣。
浣溪沙 · 寄衍公
介绍
《浣溪沙·寄衍公》是明代诗人道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道源,字子厚,号湘南子,是明朝中叶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歌创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浣溪沙·寄衍公》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以下是这首诗词的详细介绍:
诗词内容与鉴赏:《浣溪沙·寄衍公》全文如下:故侣湖南不肯归,水洲贪看野凫飞。竹房辜负绿蕉肥。垆冷博山清话隔,簟开湘水倦眠稀。信音莫待寄秋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情怀念以及对自然风光的欣赏。首两句“故侣湖南不肯归,水洲贪看野凫飞”表达了作者不愿回归故土的心情,而是选择在水边留恋,观看野鸭飞翔的自在。次两句“竹房辜负绿蕉肥”则透露出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竹房中的绿蕉肥美,令人留连忘返。第三、四句“垆冷博山清话隔,簟开湘水倦眠稀”则描绘了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思念,博山炉中香烟袅袅,而湘水边的簟席上,作者只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最后两句“信音莫待寄秋衣”意味着希望朋友早日收到书信,不要再拖延等待,体现了作者急切期盼之情。整首词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物心理,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生活态度以及对于远方好友的深切思念。
艺术特色:道源在《浣溪沙·寄衍公》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首先,他采用了对比的写法,通过将家乡的安逸与异乡的孤独进行对比,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次,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如“野凫”、“博山炉”、“湘水”“簟席”等,都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此外,道源在语言运用上也颇为讲究,用词简练而不失文采,使得整首词读来朗朗上口,又不失深意。
历史影响与评价:道源的这首《浣溪沙·寄衍公》在当时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流传。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当时文人群体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文学史上,此诗被收录于《明诗纪事》,成为研究明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浣溪沙·寄衍公》不仅是道源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明朝文人心态和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优美的意象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