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岩亦用前韵

风景依稀似幔亭,悬崖峭壁绝丹青。
请看石窦函遗蜕,可是神仙尚有灵。
华表不闻归白鹤,道人空自诵黄庭。
山禽似喜游人至,树底和鸣亦可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仙岩亦用前韵》是明朝诗人黄仲昭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仙人遗迹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仲昭:明朝诗人,作品风格多样,既有描写山川风物的游记,也有咏史抒怀的诗篇。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风景依稀似幔亭,悬崖峭壁绝丹青。请看石窦函遗蜕,可是神仙尚有灵。
  • 译文:景色依稀如幔亭,悬崖峭壁无色彩。请看石窦中是否有仙人遗骨,或许他们仍存有灵气。
  1. 作品赏析
  • 自然景观的描绘:黄仲昭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游仙岩的自然风光进行细腻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感受到山水之美和自然之奇。
  • 对仙人遗迹的感慨:诗中的“请看石窦”一句,引发了对古代仙人遗迹的遐想,同时也表现了黄仲昭对历史传说的尊重与好奇。
  1. 写作背景
  • 创作时期:《游仙岩亦用前韵》的创作时间无法考证,但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明代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创作动机:黄仲昭可能是受到游仙岩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启发,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这个景点的喜爱之情。
  1. 艺术特色
  • 比喻手法的运用:黄仲昭在这首诗中巧妙地使用了比喻手法,如将悬崖峭壁比作“绝丹青”,使得景物更加生动形象。
  • 语言风格的多样性:诗中的语言既有豪放激昂,又有温婉细腻,展现了黄仲昭丰富的文学素养和多样的表达技巧。

《游仙岩亦用前韵》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观的诗歌,也是黄仲昭文学才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