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山逐放舟迟送王主簿

舟行山亦移,山尽舟亦住。
青山无故人,行人自来去。
初辞逶迤谷,复接参差树。
柁转暮色分,帆驶秋岚度。
俄停风暂弱,既远烟重护。
别意即山情,依君屡回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山逐放舟迟送王主簿》是杨基在元末明初创作的一首诗歌。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杨基(1326年—约1378年),字孟载,号眉庵,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家族原籍四川嘉州,后移居至吴中。杨基自幼聪颖过人,九岁时就能背诵六经。他在元末曾隐于赤山,后因张士诚之邀请入仕其幕府。然而,由于政治原因杨基被迫离开,后来被明朝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尽管他在仕途上有所起伏,但他的作品仍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文人研究的重要材料。
  1. 诗歌原文
    舟行山亦移,山尽舟亦住。青山无故人,行人自来去。初辞逶迤谷,复接参差树。柁转暮色分,帆驶秋岚度。俄停风暂弱,既远烟重护。别意即山情,依君屡回顾。

  2. 诗词鉴赏

  • 意境深远:诗中的“舟行山亦移,山尽舟亦住”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这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哲理思考:诗中的“青山无故人,行人自来去”反映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时的哲思,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价值。

《赋得山逐放舟迟送王主簿》不仅展示了杨基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