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经王粲楼

城上崇楼晚,荆南积雪天。
苍生阻饥后,白野泬漻边。
世路遭时短,才华与赋宣。
胡鹰九霄思,矫翼臂鞲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中经王粲楼》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荆南积雪的壮丽景象,通过诗人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寒冷与荒凉的世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城上崇楼晚,荆南积雪天。 这句诗描写了一座高楼矗立在黄昏时分,而荆南地区则被厚厚的白雪覆盖。
  • 苍生阻饥后,白野泬漻边。 这里描绘了因饥饿而困顿的百姓以及辽阔的白茫茫田野。
  • 世路遭时短,才华与赋宣。 意味着在这个时代,世路艰难,而诗人用自己的才华和文采来表达。
  • 胡鹰九霄思,矫翼臂鞲前。 描述了一只雄鹰展翅翱翔于高空,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黄衷,字仲文,号西樵,明代中期的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创作年代:《雪中经王粲楼》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明代某个寒冷的季节创作的。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黄衷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苍生阻饥后”象征着社会底层的人民生活困苦,而“胡鹰九霄思”则暗示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 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抒发了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哀愁。
  1.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雪中经王粲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为研究明代的文化、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艺术价值: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黄衷卓越的文学才能。

《雪中经王粲楼》不仅是黄衷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