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渡同刘婺州望金山寺

静阅流尘万劫过,玲玲钟磬隔沧波。
中天气色金陵外,上界光灵铁瓮多。
有客解形遗水石,老僧施食到鼋鼍。
未登比岸缘风信,徒倚膺舟羡薜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京口江望金山寺》是明代区大枢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不仅是明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古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作者:区大枢,字用环,一字元宰,号高明人。他是一位在明代颇有影响力的诗人,曾在万历年间考中举人,但未能入仕。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不少作品,其中《渡京口江望金山寺》便是其中之一。
  • 生平成就:区大枢晚年曾历任安远和岳州的通判,最终因疾病在数月后去世。尽管生前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其诗作却为后世所传颂,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
  • 宝筏京江渡,灵峰旦鹫来。惊涛潆石下,飞塔荡空回。水面分天堑,波心结蜃台。潮声驱梵铎,海势涤嚣埃。吼浪蛟龙息,寻巢鹘隼猜。六朝悲散漫,万劫仰崔嵬。击楫频年误,迷津此日开。临观虽未暇,心赏已悠哉。
  1. 诗歌赏析
  • 意象生动:《渡京口江望金山寺》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观图卷。从“宝筏京江渡”到“飞塔荡空回”,再到“水面分天堑”,无不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
  • 情感深沉: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时代感。通过对六朝遗迹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无限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渡京口江望金山寺》的创作时间是在明朝,那时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国家兴亡、文化传承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区大枢的作品自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文化追求。
  • 个人经历:区大枢的人生轨迹与他的诗歌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仕途上的挫折和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以更加深邃的视角观察世界,从而在诗歌中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

《渡京口江望金山寺》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时空,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息。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座值得深入探究和品味的文化宝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