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教授归隐

莫寻幽草赋无媒,曾播苏湖化雨来。
尘外簪裾还逸客,眼前罗网有遗才。
苍茫秋色孤舟发,婉转春光一径开。
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王教授归隐》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人物的品格。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
  • 黄衷(1497—1568),字子和,广东南海人,明代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户部主事,母亲是当地名门望族的女儿。黄衷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学识广博,尤善诗歌创作,曾历任南京户部主事、湖州知府等职。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先后担任过兵部右侍郎等要职。然而,黄衷并未因仕途得意而荒废文学,他在晚年仍然笔耕不辍,留下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
    莫寻幽草赋无媒,曾播苏湖化雨来。
    尘外簪裾还逸客,眼前罗网有遗才。
    苍茫秋色孤舟发,婉转春光一径开。
    老我欲从渝水曲,柳花何处读书台。

  2. 诗歌注释

  • 莫寻幽草赋无媒:意指不要寻找隐秘的草药或寻求没有根据的东西。
  • 曾播苏湖化雨来:形容曾经在苏湖地区施政如甘霖般滋润万物。
  • 尘外簪裾还逸客:形容那些脱离尘世纷扰、自由自在的人。
  • 眼前罗网有遗才:比喻眼前虽有束缚人才的罗网,但依然有未被发掘的人才。
  • 苍茫秋色孤舟发:形容秋天的景象,孤独地乘舟出发。
  • 婉转春光一径开:描绘春天景象,小径上花朵盛开,景色迷人。
  • 老我欲从渝水曲:表达了诗人想要追随古人足迹,游览渝州水道的愿望。
  • 柳花何处读书台:用“柳花”喻指柳絮,表达了诗人对于读书台的向往和怀念。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一种高远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的超然和对知识的渴望,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 情感真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刻,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境遇的思考,都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
  • 艺术手法: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诗歌的韵律和谐,语言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赠王教授归隐》不仅是黄衷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