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后紫薇四月即花

堂后薇花一两丛,晓来迎旭见新红。
调和岂足三春雨,绰约先夸四月风。
喜气谩传清似水,衰颜谁信过于翁。
枝头树底空相惜,送我扬旌几片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院后紫薇四月即花》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文学特色: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黄衷,明朝人,其生平事迹在史料中未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是一位诗人。
  • 诗歌主题:诗中描绘了紫薇花的盛开情景,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展示:堂后薇花一两丛,晓来迎旭见新红。调和岂足三春雨,绰约先夸四月风。喜气谩传清似水,衰颜谁信过于翁。枝头树底空相惜,送我扬旌几片东。
  • 诗意解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紫薇花的美丽景象。诗中的“晓来迎旭见新红”形象地表达了清晨时分花朵迎接阳光的景象,而“调和岂足三春雨,绰约先夸四月风”则赞美了紫薇花不仅在春天得到雨水的滋养,更在四月的春风中绽放得更加娇美。
  1. 创作背景
  • 创作时间:据诗的内容及风格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明代。
  • 可能的创作环境:由于没有更多的历史记载,具体的创作环境和时代背景不详,但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文人雅集中被创作和传唱的。

通过对《院后紫薇四月即花》这首诗的简要介绍和深入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和生命力的古典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观察能力,也体现了古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