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象棋滩和合溪

潦涨秋江失旧涯,石穿枯柽见浮槎。
林端禽语人烟寂,天上船来客路赊。
未许新霜催碧杜,渐看明月映苍葭。
烧痕晓遍青峰脚,报道山猺种晚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象棋滩和合溪》是一首明代诗人黄衷创作七言律诗,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大自然以及社会生活的感悟与描述,同时也折射了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涯和人生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作及其相关信息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个人背景:黄忠,明代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历任南京户部主事、湖州知府等职。他以清正廉洁著称,曾担任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为地方带来肃然之风。后抚云南,镇湖广亦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享年八十。
  • 作品风格:黄忠擅长诗歌,有《海语》、《矩洲集》等作品流传后世,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社会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1. 诗作原文
  • 诗句解读:潦涨秋江失旧涯,石穿枯檉见浮槎。林端禽语人烟寂,天上船来客路赊。未许新霜催碧杜,渐看明月映苍葭。烧痕晓遍青峰脚,报道山猺种晚畬。
  • 意象解析:诗中的“潦涨秋江”形容秋天江水泛滥,失去了往日的景象;“石穿枯檉见浮槎”则描绘出河床被冲刷得露出水中的漂浮物;“林端禽语人烟寂”,表达了山林间的幽静和人烟罕至的氛围;“天上船来客路赊”,则形象地展现了舟行远方的情景;“未许新霜催碧杜”意味着新近的霜降未能使草木凋零;“渐看明月映苍葭”,则是在月光下看到苍茫芦苇的美丽景象;最后两句通过烧痕和晚畬的描述,传达出一种岁月悠长和劳作不息的氛围。
  1. 创作背景
  • 《过象棋滩和合溪》创作于明代,这一时期的黄忠处于官场生涯的上升阶段。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南京户部主事、湖州知府等,期间他以清查积年侵羡、治理财政而闻名。后来,他更是出任广西参政,并督粮严法绳奸,为当地带来了清明的政治环境。晚年时期,他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兵部右侍郎一职。
  • 黄忠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波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职责担当。他在任内勤勉尽责、公正无私,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这种坚持和执着不仅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在他所留下的文学作品中。
  1. 文学价值
  • 艺术成就:《过象棋滩和合溪》作为黄忠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作者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 影响评价:《过象棋滩和合溪》不仅在明代时期受到广泛传颂,而且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它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展示了黄忠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该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明代诗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过象棋滩和合溪》作为明代诗词的代表之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能够激励后人不断追求艺术创新与文化繁荣。
  • 教育启迪:通过对这首经典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和生活哲学。它所蕴含的精神财富可以为现代人提供宝贵的精神食粮,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过象棋滩和合溪》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成就,而且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也承载着深厚的意义。这首诗不仅是黄忠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明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更加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