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北堰漫风埃,野落山樊燕不回。
何处画图当御献,已无邻粟泛舟来。
忧勤每问青州策,宴暇真忘浙水杯。
独奉一函宽恤诏,千仓亲许百城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南湖北堰漫风埃,野落山樊燕不回。
何处画图当御献,已无邻粟泛舟来。
忧勤每问青州策,宴暇真忘浙水杯。
独奉一函宽恤诏,千仓亲许百城开。
“发赈”是汉语中的一个词汇,意为发放救济物资或金钱来帮助受灾者。
在中国古代,政府为应对天灾人祸而采取的紧急救助措施,通常包括发放仓粮、布匹、钱钞等以缓解民众的生活困难。这些措施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公平和正义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人道主义精神的追求。
这一行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援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事件都与“发赈”密切相关,如宋代的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即是发放贷款给农民以解决其燃眉之急的举措。而在清代,康熙帝更是亲颁诏书,鼓励各省官员积极筹办救灾事宜,其中就包括了发放仓粮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