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除岁

鄂渚俄惊岁再除,江天雪霁日光舒。
吏封台印裁红楮,童理官资振素书。
忆弟自从逢雁后,分年应在听鸡初。
然松烧纸曾同俗,谁道迂人世事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丙戌除岁》是明代诗人黄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丙戌除岁》的创作时间背景是在明弘治九年,此时黄衷刚刚中进士,被分配到南京任职。他在户部主事的职位上清查了积年侵羡的粮食达十余万石,并因此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和重用。随后,他历任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等职,并在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等地方都有出色的表现。最终,他官至兵部右侍郎,享年八十。
  2. 诗歌原文及翻译:原文为“鄂渚俄惊岁再除,江天雪霁日光舒。吏封台印裁红楮,童理官资振素书。忆弟自从逢雁后,分年应在听鸡初。然松烧纸曾同俗,谁道迂人世事疏”,译文则为:“在鄂渚忽然惊讶地发现又到了新的一年,江边的天气晴朗而雪后的阳光明媚。官员们用红色的纸封好印章,小孩子们则在整理着官家的书籍。我想起了弟弟自从遇到大雁后,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应该开始听鸡鸣了。虽然人们烧纸祭拜的方式很陈旧,但谁说迂腐的人就不懂得世事呢?”
  3. 诗歌赏析:《丙戌除岁》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新旧年交替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同时,诗人也借由自然景观和人事变迁,抒发了对亲人和故土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丙戌除岁》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