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桃源洞

鸣桡昼下白马渡,仆夫指我桃花源。
洞门八里步窈窕,不与尘世通朝昏。
乔松方竹递根裔,野鼠窃返神丹魂。
念昔之官蹈滇海,吊古一再停驺轩。
石桥药鼎足恍惚,黄冠俗态难为言。
只今星纪动七阅,碌碌已四经丘樊。
云林未便太幽秘,避地尽道神仙村。
漏疏稍辩汉图籍,局促真觉秦乾坤。
先王固有不治地,遗顽无亦商忠惇。
提封圣代迈千古,薄海内外车书尊。
紫芝逸老服陇亩,红桃不放桑麻原。
闲人岂复问津到,破屋屡见逃租奔。
轮蹄终岁峻坂滑,予亦晚傍风亭餐。
寄怀何必尽真迹,画舸欲缆江凫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舟中望桃源洞》是明代著名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一首诗,原题为“舟行至桃花源洞”。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乘船游览时所见到的美景和感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一些描述:

  1. 意境: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桃源洞的独特风光。从远处望去,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2. 情感:诗歌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或孤独感,可能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某种情绪变化。

  3. 语言风格: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例如,“舟行至桃花源洞”,“水石相击”等句子都富有诗意。

  4. 结构:全诗共四句,每句描述了一个不同的场景或感受,形成了一种连贯而又有变化的叙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