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暾行

荒鸡嗥朝暾,揽衣国西门。辞家从军巳四载,欲归未归仍苦奔。
王孙曾遭莲勺困,宣父亦被伐木屯。古人贤圣且如此,今我嵬琐何足论。
行行将何适,四郊尽荆棘。欲留不可留,欲行行不得。
岁月无情日崔隤,头童齿豁心巳灰。中逵抚剑肠欲结,短歌激烈长歌哀。
长歌哀,泪盈把,匪兕匪虎在矌野。结爱同心难尽言,况是悠悠行路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朝暾行》是杨慎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包括其背景、内容和文学价值: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杨慎(1488年-1559年),明代著名文学家,因其博学多才被誉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还对史学、哲学等领域均有涉猎和研究。杨慎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政治风波中遭受排挤,但始终坚持自己的学术追求和文学创作。
  1. 诗歌原文
    荒鸡嗥朝暾,揽衣国西门。
    辞家从军巳四载,欲归未归仍苦奔。
    王孙曾遭莲勺困,宣父亦被伐木屯。
    古人贤圣且如此,今我嵬琐何足论。
    行行将何适,四郊尽荆棘。
    欲留不可留,欲行行不得。
    岁月无情日崔隤,头童齿豁心巳灰。
    中逵抚剑肠欲结,短歌激烈长歌哀。

  2. 诗歌赏析

  • 主题与思想:《朝暾行》通过描述边关的艰苦生活和士兵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的“古人贤圣且如此,今我嵬琐何足论”反映了作者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也体现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 艺术手法:杨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荒鸡嗥朝暾”形象地描绘了边关晨曦的景象,而“四郊尽荆棘”则象征着边境地区的险恶环境。此外,诗歌采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朝暾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杨慎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历史和文化,以及杨慎作为文学巨匠的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