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真人手植自梁代,燧人之火不及钻。
成形成象两昭应,斟酌元气其无端。
阴敷古殿覆玉座,星宫瞻天肃圣颜。
侍女左右更修洁,仙袂欲举垂云鬟。
坚贞铿戛悟玄理,至文无文朴反顽。
深根穿散福地脉,万牛挽之并力难。
雷雨藏蓄太阴黑,骨节显露莓苔干。
偃仰诘屈更披折,矫若撑拄郁若盘。
猿臂争攫凌险绝,鹤形孤高梳羽翰。
大小斧劈惜皴裂,赤皮含生细叶攒。
萧森夜拂箕尾动,耸拔昼涵湖腹宽。
索绹绞纽互联络,风涛鼓舞交苍寒。
角崩爪秃龙虎斗,鲲化海翻鹏快抟。
鬼神出入倏忽际,厥状诡异穷莫殚。
时逢有道天锡瑞,甘露履降和井丹。
真人上仙念下土,架虬归来乐盘桓。
浩歌适应金石响,楼居合共朝霞飧。
酒泻天瓢不可挹,与山并峙青巑岏。
仙标出尘几千丈,拟作蓬莱玉树看。
傲兀阅世间荣瘁,卦之剥复时危安。
铜驼荆棘仍变故,其上日月跳双丸。
蜀柏犹能尊汉统,岱松宁免污秦官。
青牛已随紫气远,孔桧系道遭摧残。
偶然托迹仙境静,此后历数知如干。
毕宏韦偃久绝笔,白石老子图冰纨。
我生好古聊纪咏,豪奇安得追苏韩。
置像亦如楚颂橘,石厓磨镌垂不刊。
常熟致道观七星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常熟致道观七星桧》是明代诗人黄云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研究明代文学和建筑艺术的重要文献。下面从多个维度介绍这首诗歌:
作者背景:《常熟致道观七星桧》的作者是明朝的黄云。黄云,字少逸,号东篱,是明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和书画家。他在文学、书法和绘画方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作品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黄云的生活和创作背景,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的精神追求和社会风貌,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诗歌原文:在原文中,“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这两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真人手植自梁代,燧人之火不及钻。”则通过对比古代的燧人钻木取火与现代技术的进步,反映出诗人对科技进步的深刻思考。“成形成象两昭应,斟酌元气其无端。”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天地万物的生成与变化,强调了自然的神秘与伟大。
诗歌赏析:黄云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索。诗人通过对七星桧的描写,隐喻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以及在逆境中坚持信念的勇气。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反思,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常熟致道观七星桧》作为明代文学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文化意义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对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