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区敬亭

乾坤何处是吾庐,游子天涯苦索居。
义济桥头归梦里,武陵溪口客思馀。
黄花香满抛篱落,白露寒侵倚壁疏。
牛耳登坛怜旧社,昔年双鬓近何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区敬亭》是明代著名诗人黄公辅的作品,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深情怀念,也展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从内容上来看,《寄区敬亭》通过描绘诗人对敬亭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在义济桥头和武陵溪口的梦境体验,表达了对故乡和过往生活的怀念。诗中“乾坤何处是吾庐,游子天涯苦索居”两句,深刻反映了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助。这种对远方家乡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无奈的矛盾情感,是许多远离故土游子的共同心声。

就艺术手法而言,诗人黄公辅巧妙地使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和动人。例如,“义济桥头归梦里,武陵溪口客思馀”,通过对义济桥头和武陵溪口两个场景的描述,不仅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游子在现实中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的自然景物如“黄花香满抛篱落,白露寒侵倚壁疏”等,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使整首诗歌既有深沉的情感,也有优美的画面。

从历史背景来看,黄公辅生活在明朝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的政治立场和生活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因此,在《寄区敬亭》中,除了表达个人的情感之外,还可能蕴含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诗中所反映的“牛耳登坛怜旧社,昔年双鬓近何如”,可能暗指当时朝政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留恋。

《寄区敬亭》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诗歌,也是对诗人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文学创作,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