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凄旅馆雨还风,潦倒一杯叹转蓬。
玉宇云浮深浅处,鹊桥夜度有无中。
望来暝色兼秋色,看破囊空亦累空。
其奈相逢戎马日,他乡泽畔有哀鸿。
又莫启瑶在坐因有感于乃侄承昊被虏未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又莫启瑶在坐因有感于乃侄承昊被虏未归》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793),当时作者任国子祭酒。这首诗以咏叹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侄子承昊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韩愈作为当时的名士,他的诗作不仅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更蕴含着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责任感。
在这首诗中,韩愈首先通过“又莫启瑶”来点明自己的身份,即国子监祭酒,一个负责教育和学术的官职。接着,诗人转入正题,表达了他对侄子承昊被俘一事的关切之情。诗中的“坐”字,暗示了韩愈与其他人一起,在某种场合下坐着讨论或思考此事。
诗中提到了侄子承昊被虏未归的消息,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忧心忡忡的事情。韩愈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描绘周围的环境和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沉重的气氛。这种写法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含蓄而深刻。
诗中的“天意”一词,表达了韩愈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往往受到天命的影响,而这种担忧也反映了韩愈对世事的深刻理解。
《又莫启瑶在坐因有感于乃侄承昊被虏未归》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它通过描绘韩愈与侄子之间的亲情以及国家大事,展现了韩愈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