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日寄偲儿

秦关消息久无传,说与儿曹莫涕涟。
囹圄暂留今日福,圣明定宥往时愆。
舍南舍北一天雨,山后山前百亩田。
收拾家中旧锄耒,待吾归老伴余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正月二日寄偲儿》是由明代诗人杨爵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情厚意,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人文关怀。下面将围绕作品本身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爵是明朝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正月二日寄偲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秦关消息久无传,说与儿曹莫涕涟。
    囹圄暂留今日福,圣明定宥往时愆。
    舍南舍北一天雨,山后山前百亩田。
    收拾家中旧锄耒,待吾归老伴余年。
  • 翻译
    长时间没有关于秦关的消息传来,告诉孩子们不要悲伤流泪。
    暂时留下今天的福泽,圣明的皇帝将会宽宥以往的过错。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在下雨,山的后面和前方都有百亩田地。
    收拾家里旧时的农具,等我回家陪伴你们的余生。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期:该诗创作于明朝,反映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不安。
  • 政治背景:杨爵因上书极谏忤逆帝意而被下诏狱拷讯,历尽艰辛才获得释放。
  • 社会环境: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饥民问题严重,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杨爵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时代特征。

杨爵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也是一位深具社会责任感的文人。他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忧虑。他的这种情感表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正月二日寄偲儿》不仅是杨爵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杨爵的文学成就,也能更全面地把握明朝中后期的社会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