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楼上春望

萧萧梧竹弄新晴,天畔登楼眼倍明。
湘水碧连云梦渚,粤山青近永阳城。
三春物色怜多病,万里驱驰笑此生。
忽忆玉河垂柳径,紫宸朝罢听流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州楼上春望》是明代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佐(1490-1566年),字才伯,世称“泰泉先生”,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他是明朝的重要文学家和学者,曾任江西佥事、广西学政等职。他的仕途起伏较大,但最终选择归隐,在南京国子祭酒任上因病辞官,晚年获得了赠礼部右侍郎的荣誉。
  1. 诗歌原文
  • 萧萧梧竹弄新晴,天畔登楼眼倍明。
  • 湘水碧连云梦渚,粤山青近永阳城。
  • 三春物色怜多病,万里驱驰笑此生。
  • 忽忆玉河垂柳径,紫宸朝罢听流莺。
  1. 主题分析
  •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永州楼上远眺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国家大好河山的赞美与个人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以及对自己健康状况的忧虑。
  •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黄佐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别是通过对比“天畔”与“人世”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永州楼上春望》不仅展示了黄佐作为一位文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理解明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值得读者深入品味和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