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酥醪观

安期生,饮天浆。醉后一嘘噏,水露化作酥醪香。飙骖陵羽已飞去,玄丘漠漠雪茫茫。
葛洪得丹砂,炼向安期家。河车转运随日华,丹城亦得觞九霞。
天端比翼不可见,碧涧菖蒲开紫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浮酥醪观》是诗人黄佐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罗浮山的幽静美景和道教文化,而且反映了作者对自然、道教和历史哲思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具体分析如下:

  1. 诗歌创作背景
  • 诗人介绍:《罗浮酥醪观》的作者是黄佐,号泰泉,广东香山人,明代著名学者和诗人。他以程朱理学为宗,著有《乐典》,并因言事不合朝廷而辞官归隐。黄佐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对儒家学说的执着追求。
  • 历史渊源:《罗浮酥醪观》的创作背景可追溯至晋代,由葛洪创建,距今已有约1600年的历史。该观在历史上屡兴屡废,宋以后多次修复,尤其在清代雍正年间得到重修,成为道教文化的重要遗址。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内容:诗中的“安期生,饮天浆。醉后一嘘噏,水露化作酥醪香”描绘了一位仙人饮酒的情景,其中“酥醪”一词源于秦朝安期生与神女饮酒之处,形容酒液之香醇。
  • 诗意赏析:《罗浮酥醪观》不仅是描写罗浮山美景和仙风道骨的诗篇,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道教哲学和神仙境界的理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传说的引用,黄佐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艺术追求。
  1. 诗歌艺术特色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将仙人饮酒的场景比作“玄邱玄碧之香酿成甘露”,通过这种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境营造:整首诗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仙境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罗浮山下的酥醪洞中,感受到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罗浮酥醪观》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的诗篇,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也反映出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文学的美,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