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步至观堂假宿一首

秋水理归棹,徒行向溧阳。
林愁红日尽,山苦白云长。
客影随他骑,乡心过野芳。
喜看村馆近,聊得举孤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溧水步至观堂假宿一首》是黄省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各个方面,包括作者背景、诗歌原文、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黄省曾,明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已知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旅途见闻,体现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
  • 文学成就:黄省曾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与意境。
  1. 诗歌原文
  • 诗句翻译及解释:《溧水步至观堂假宿一首》中“秋水理归棹,徒行向溧阳。林愁红日尽,山苦白云长。客影随他骑,乡心过野芳。喜看村馆近,聊得举孤觞。”,其中“秋水理归棹”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划船归家的宁静景象,“林愁红日尽”则表达了对夕阳西下的哀愁之情,“山苦白云长”则反映了游子对家乡远隔的无奈和思念之情。
  1. 主题思想
  • 离愁别绪: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抒发了游子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不舍的情绪。
  • 孤独与寻求慰藉: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感以及通过饮酒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景,也是诗歌情感的重要层面。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如“秋水”、“红日”、“白云”等自然意象,都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 语言精炼:黄省曾的用词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刻的情感,使得整首诗读来意味深长。

《溧水步至观堂假宿一首》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以及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化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