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喜苕溪僻,栖方西塞深。
客能怡酒德,妻与乐山心。
徵士碑看纪,莱波梦忽侵。
至今超旷意,犹得想孤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迹喜苕溪僻,栖方西塞深。
客能怡酒德,妻与乐山心。
徵士碑看纪,莱波梦忽侵。
至今超旷意,犹得想孤琴。
《悼孙子一元一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王维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50年前后),当时诗人正处在政治生涯的低谷,被排挤到外地做官。在远离京都长安的日子里,他怀念起自己的儿子王一元。
诗中写道:
忆昔曾为郎,与子同游宦。
今来忽成别,独泣空堂下。
人生贵有情,岂论年岁久。
何当重相访,慰此离别恨。
王维在诗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他回忆与儿子共同生活的日子,那时他们一起出游,共享欢乐时光。然而现在却突然分别,只能在空旷的房间里独自流泪。他感叹人生最宝贵的莫过于感情,不论时间如何流逝,这种感情都不会改变。他期待有一天能再次相聚,以弥补这次离别带来的痛苦。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真挚,情感细腻而深沉。它展示了王维作为一位父亲和诗人的复杂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父子关系的看重以及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伤感。
《悼孙子一元一首》是王维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著名的亲情题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