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城下夜雨

薄暮风色寒,移舟宿前渚。
欹枕不成眠,孤篷夜来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邳州城下夜雨》是明代杨士奇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作者在傍晚时分,泊舟于前渚,因夜来孤篷被雨滴打湿而无法入睡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
    薄暮风色寒,移舟宿前渚。
    欹枕不成眠,孤篷夜来雨。
  • 翻译
    [1] 傍晚时分,微风带来了一丝凉意,作者把船移至前渚安顿下来。
    [2] 他侧身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因为夜晚孤零零的篷船被雨水淋湿了。
  1. 诗词鉴赏
  • 意境营造:《邳州城下夜雨》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诗中“薄暮风色寒”和“移舟宿前渚”两句,勾勒出一幅黄昏时分,诗人独自驾舟停泊于岸边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 情感表达:诗人以“欹枕不成眠”表达了一种内心的焦虑与不安,以及因夜雨而引起的孤单感。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也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杨士奇(1365年—1444年),字孟用,号东里,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现实,尤擅长七言古诗,与刘基、高启、宋濂并称为“明初四大家”。
  • 时代背景:该诗创作于明朝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由元朝到明朝过渡的关键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人墨客们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

《邳州城下夜雨》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感受的五言绝句,更是明代文人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杨士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人生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