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梅岭

引领梅关望广州,香山犹在碧云头。
东篱有菊思陶令,北阙无人荐马周。
松柏后雕知耐雪,芙蓉初出尚惊秋。
行藏在我谁拘束,为爱虚名博远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梅岭》是明代诗人黄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反映了其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下面将深入分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黄钥,字世美,号香山主人,生于明代香山(今中山)。他是进士出身,曾担任大理评事及江西和广西等地的官职。尽管仕途顺利,但他并未沉溺于世俗权力,而是选择了一条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道路。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文:引领梅关望广州,香山犹在碧云头。东篱有菊思陶令,北阙无人荐马周。松柏后彫知耐雪,芙蓉初出尚惊秋。行藏在我谁拘束,为爱虚名博远游。
  • 翻译:”引领梅关望广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广州的深情怀念。而 “松柏后彫知耐雪”则寓意坚韧不拔的精神。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
  1. 创作背景
  • 《至梅岭》的创作背景是在诗人离开官场之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远离了尘嚣和权力的诱惑。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它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经历,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 诗歌赏析
  • 从艺术角度来看,《至梅岭》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每一句都紧扣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尤其是诗中的 “行藏”二字,更是道出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由的深刻理解。

《至梅岭》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论是对于诗歌爱好者还是对于寻求生命意义的现代人,《至梅岭》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