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舟夜

珠江倏别两经秋,流水年光去莫留。
对酒几时寻旧约,有怀何处凭高楼。
音书怪彼鳞鸿杳,胶漆于谁意气投。
剪烛坐残良夜永,无穷乡思一孤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苍梧舟夜》是明代诗人黄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信息:

  1. 作品原文
    江上秋风早,舟人已唱桡。
    寒潮生浦口,残月落汀洲。
    客思随云尽,乡心与水遥。
    扁舟何处去,烟景一帆收。

  2. 作者介绍

  • 黄钥(约1545年—1609年),字孟文,号东白山人、青莲居士,明朝著名文学家,世称“黄太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他是明朝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黄钥一生创作甚丰,其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秋日江南的画面。从“江上秋风早,舟人已唱桡”开始,便勾勒出了秋日江上的宁静景象,秋风拂过水面,舟夫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接着,“寒潮生浦口,残月落汀洲”两句,通过“寒潮”和“残月”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夜晚江边的寒冷与寂静,以及远方的月光映照在小洲上的景象,增添了一份凄清之感。
  • 情感表达:诗中的“客思随云尽,乡心与水遥”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随着云彩的飘散,他的思乡之情也随之淡去,而家乡的遥远又让他的心情更加难以平复。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深沉的思念。
  • 艺术手法:整首诗在语言上追求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慨。黄钥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寒潮”、“残月”等,这些都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苍梧舟夜》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黄钥对生活的一种独特体验和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示了黄钥作为一个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于喜爱古代诗歌的朋友来说,《苍梧舟夜》无疑是了解明代文化和黄钥诗歌才华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