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渔歌

秋水一色天,孤舟夹岸边。
夜静帆摇月,风清箬带烟。
火起青红灿,网晒日晴闲。
䱦向江中弃,绩从梁上悬。
一声歌欸乃,山树绿芊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北岸渔歌》是明代诗人刘庆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展现了渔民在春日江边生活的宁静与喜悦。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诗句和生动的描绘,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刘庆馀,明神宗万历三十年(一六〇二)贡生,四十八年(一六二〇)任澄迈教谕。他的生活轨迹虽不广为人知,但其诗作却能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作原文:诗的原文如下:“处处春台乐太和,渔人随地沐恩波。得鱼艇上欣移棹,沽酒江边醉枕蓑。”这些句子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民们春日里捕鱼归来的欢乐场景。

  3. 赏析:这首诗不仅是对渔民生活的简单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刘庆馀用简练的语言,捕捉了渔民生活中的喜悦与宁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景象。

  4. 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春台”、“烟波”、“潮浪”、“明月”,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同时,诗的结构严谨,语言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5. 文化价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北岸渔歌》不仅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世界。

  6.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刘庆馀通过其作品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态度,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启发和借鉴的价值。

《北岸渔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展现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渔民的生活状态,更通过其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