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看碑和胡祭酒韵

退朝连骑出严关,晓雾蒙蒙拂面寒。
村落喜从行处见,江山如向画中看。
岩松凝翠森晴盖,篱菊浮香簇露团。
皇祖圣灵端有在,穹碑万古树㠝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阳山看碑和胡祭酒韵》是明朝诗人杨荣创作的一首七绝,全文如下:

夜宿山中寺,林轩对客开。 松梢新月上,竹径好风来。 刻烛催诗句,持螯劝酒杯。 高谈禅榻畔,清兴亦幽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山中寺的景象,以及作者在山中与客人相聚、饮酒赋诗的情景。首句“夜宿山中寺,林轩对客开”,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住宿,与友人在庭院中相见的场景。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山中的宁静之美,如“松梢新月上,竹径好风来”等句,生动地表达了夜晚山中的独特韵味和宁静氛围。最后两句则转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高谈禅榻畔,清兴亦幽哉”,表达了诗人在山中与友人畅谈禅理、享受清幽乐趣的心情。整首诗语言优美,画面宁静,充分体现了诗人杨荣对于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杨荣(1372-1440),字勉仁,号默庵,室名静轩,福建建宁府建安(今建瓯)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内阁首辅,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号“东杨”。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阳山看碑和胡祭酒韵》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阳山看碑和胡祭酒韵》不仅展现了诗人杨荣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明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时期的诗歌艺术风格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