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处迥无邻,谁怜放逐臣。
关河万里梦,天地百年身。
衣湿胡尘雨,毡寒塞草春。
何时老乡国,白发照麒麟。
夜雨中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雨中作》是明代诗人熊鼎的诗词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遭遇的无奈。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野处迥无邻,谁怜放逐臣。
关河万里梦,天地百年身。
衣湿胡尘雨,毡寒塞草春。
何时老乡国,白发照麒麟。主题分析:《夜雨中作》通过描绘一幅深夜风雨交加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的孤寂与无奈。诗中“野处迥无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地、无人问津的孤独感;“关河万里梦,天地百年身”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整首诗渗透着一股悲壮的气息,体现了诗人对家国的深沉情感。
艺术特色:熊鼎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夜雨中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内容上也展示了诗人对时代和社会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抒写,熊鼎成功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其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历史背景:熊鼎生活在元末明初,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心声。在那个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双重考验,熊鼎的诗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夜雨中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明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对于研究明代文学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