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

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
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
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
人生独何为,薄俗畏讥诮。
昨日长男归,悲极还一笑。
连年遭乱离,辛苦遁边徼。
折肱指欲堕,忍死事忠孝。
三子在目前,宁论贤不肖。
苟遂骨肉欢,焉能羡华要。
道经神仙宫,霜威宿廊庙。
劲节高抗云,雄文远垂教。
再拜韩荆州,微公孰同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是元末明初诗人郑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其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精神追求和对自然美的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郑潜,明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较为缺乏,但可以推测他生活在元末明初这个动荡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起伏,往往能激发文人的创作灵感。
  • 诗歌风格:郑潜的诗作多表现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态度。他擅长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展示: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人生独何为,薄俗畏
  • 翻译对照:乘车疾速走出城外,我仰天放声长啸。山峦叠嶂相互环绕,云彩和万物闪烁着光辉。清风洗涤了我的烦恼,旭日照得我心旷神怡。人为何要独自苦苦追寻呢?只是世人惧怕这尘世的纷扰。
  1. 诗作鉴赏
  • 艺术手法:此诗运用了典型的山水描绘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同时,诗人通过对“疾出”与“长啸”的动作描写,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动感,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呼声。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超脱尘世的向往。诗人以山水为伴,以自然之美洗净心灵,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不屑一顾。

《甲辰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元末明初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还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选择时保持一颗平和而坚定的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