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
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
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
人生独何为,薄俗畏讥诮。
昨日长男归,悲极还一笑。
连年遭乱离,辛苦遁边徼。
折肱指欲堕,忍死事忠孝。
三子在目前,宁论贤不肖。
苟遂骨肉欢,焉能羡华要。
道经神仙宫,霜威宿廊庙。
劲节高抗云,雄文远垂教。
再拜韩荆州,微公孰同调。

【注释】

甲辰:即公元744年。西宫:指皇宫。

舆疾:乘轿。城西:指洛阳城外,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长啸:大声呼啸。

回互:环绕交错。

云物:云和景物。炳耀:光辉灿烂。

薰风:暖风吹。烦襟:烦恼的心情。

旭日:初升的太阳。

薄俗:轻薄浮华的社会风俗。讥诮(qiào):讥笑。

长男:长子。

边徼:边境,边疆地区。

折肱:折断手臂,比喻身体有病。指事忠孝,即忠于国家、孝顺父母。

三子:这里指三个儿子。

宁论:难道说。贤不肖:指贤与不肖。

苟遂:如果顺遂。骨肉欢:兄弟之间的亲情之欢乐。焉能:哪里能够。羡:羡慕。华要:华丽的门第、地位。

道经:经过。神仙宫: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霜威宿廊庙:形容高洁的气节如霜一般清冽。露宿在朝廷廊房之上。

劲节:刚直的品性。雄文:伟大的文采。垂教:流传下来教诲。

韩荆州:即韩愈,字退之。

微公:没有你韩公。孰同调(tiáo):谁与你心意相合?孰:哪一个。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韩愈在744年(唐宣宗大历九年)四月二十五日过西宫谒别韩治书公衡时所作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纷扰和名利诱惑的不屑一顾,以及他对于兄弟情深和忠孝两难处境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哲理色彩,展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首联“舆疾出城西,仰天发长啸。”描绘了诗人在战乱中出城的情景和内心的悲愤。诗人乘坐轿子,从城西出发,面对着苍茫的山川和纷飞的云雾,不由得大声长啸,发泄自己的哀怨和愤怒。

颔联“山川莽回互,云物相炳耀。”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山水美景,但同时暗含着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人看到的是山川之间错综复杂的景象,而自己却如同被困在黑暗中的囚徒,无法摆脱困境。

颈联“薰风涤烦襟,旭日明远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风拂过脸颊,带走了心中的烦恼;朝阳升起,照亮了远方的道路。这里的“熏风”和“旭日”都是美好的象征,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尾联“人生独何为,薄俗畏讥诮。”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人生在世,究竟应该追求什么?面对世俗的眼光和批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诗人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生的价值并非在于追逐名利和地位,而在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生活景象和自己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和追求。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