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问镜中客,胡为太瘦生。
非关作诗苦,岂为慕时荣。
毋乃禀受薄,况当灾患婴。
忧国常恻恻,立身独茕茕。
粝食每不饱,壮怀空自倾。
夙耻混污浊,何由表忠贞。
汝舌虽能言,莫与众口争。
汝足虽能履,焉敢万里行。
飞霜侵汝发,浮云翳汝晴。
握短奚用沐,视远不复明。
草堂谁与赀,石田难为耕。
功名淡无味,山水故多情。
为尔正衣冠,勉尔和音声。
药石但稍稍,思虑徒营营。
应接莫违俗,隐显毋近名。
近名应害道,违俗反自轻。
客笑竟不答,掉头气未平。
掩镜转危坐,煦煦朝阳升。
这是一首诗,作者不详,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和地位的淡泊,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笑问镜中客
笑问镜中客,胡为太瘦生。
“笑问镜中客”:诗人以镜子中的自己为话题进行反问,表现了他对自身形象消瘦的关注和担忧。“胡为太瘦生”:诗人不解地询问,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消瘦。
非关作诗苦
非关作诗苦,岂为慕时荣。
“非关作诗苦”:诗人并不认为消瘦是因为他作诗的辛苦,“岂为慕时荣”:诗人质疑他追求名利的原因。
毋乃禀受薄
毋乃禀受薄,况当灾患婴。
这里诗人进一步质疑他的贫穷,可能是由于天生的禀赋(禀受)薄,或者是因为遭受了灾难和贫困。
忧国常恻恻
忧国常恻恻,立身独茕茕。
诗人为国家的忧虑感到悲伤,他觉得自己孤独无助(独茕茕)。
粝食每不饱
粝食每不饱,壮怀空自倾。
诗人经常吃不饱的食物,但他的壮志雄心却被白白浪费了。
夙耻混污浊
夙耻混污浊,何由表忠贞。
“夙耻混污浊”:诗人对自己的耻辱感到羞愧,“何由表忠贞”: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忠诚。
汝舌虽能言
汝舌虽能言,莫与众口争。
尽管诗人的舌头能够说话,但不要与众人的意见相冲突。
汝足虽能履
汝足虽能履,焉敢万里行。
即使你的脚能够行走,也不敢踏上万里之遥的道路。
飞霜侵汝发
飞霜侵汝发,浮云翳汝晴。
飞霜侵袭你的头发,浮云遮住了你的眼睛(比喻环境恶劣或命运多舛)。
握短奚用沐
握短奚用沐,视远不复明。
即使手持短杖也不需要洗澡(比喻无需修饰外表),视力变得模糊(比喻理想或抱负受到挫折)。
草堂谁与赀
草堂谁与赀,石田难为耕。
草堂需要谁来耕种,石田很难耕种(比喻事业艰难或前途渺茫)。
功名淡无味
功名淡无味,山水故多情。
功名事业显得平淡无奇,山水却充满了情感(比喻自然风光美好而富有诗意)。
为尔正衣冠
为尔正衣冠,勉尔和音声。
为你整理衣冠,希望你能够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鼓励对方端正行为和态度)。
药石但稍稍
药石但稍稍,思虑徒营营。
只是稍微开导一下(比喻给予适度的建议或指导),你的思绪就变得杂乱无章(形容思考过于复杂或困扰)。
应接莫违俗
应接莫违俗,隐显毋近名。
应对外界的纷扰不要违背习俗,隐藏和显露之间不要过分追求名声(强调行事要得体,不要过于张扬)。
近名应害道
近名应害道,违俗反自轻。
过于追求名誉会损害道义,违反世俗反而显得自我轻视(提醒人们要分清是非,不要为了名声而失去道义)。
客笑竟不答
客笑竟不答,掉头气未平。
客人嘲笑他而不回答,他愤然转身,怒气尚未平息(形容愤怒或不满情绪的表达)。
掩镜转危坐
掩镜转危坐,煦煦朝阳升。
他转过身去面对镜子,坐在危险的位置上(暗示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尊严和冷静)。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展现了他对名利和地位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诗人以镜中人的形象为线索,表达了他对自身形象消瘦的关注、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