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突兀见此屋,结构凭高瞰河曲。
春风吹客出京城,身世渺然犹粒粟。
平生壮怀独登楼,况有轩槛当城头。
东郊日上宿雨散,北郭天净阴霾收。
师来一笑忘坐起,我本与师同浙水。
途穷试觅浮海桴,才短犹惭续貂尾。
问师今派浚古源,清激冰壶涵表里。
银汉耿耿上通津,溟渤滔滔下无底。
嗟我莫如方外人,苦被簪绂萦凡身。
漫采秋兰泊湘渚,还寻渔父渡江滨。
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郑潜诗作赏析与创作背景
郑潜,字彦昭,元明清时期徽州歙县人。他不仅在元朝官至海北廉访司副使,还在明朝初期担任宝应县主簿和潞州同知等职。他的一生可谓才华横溢,尤其在诗词方面有深厚的造诣。《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便是其代表作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注释】
- 何年突兀见此屋:如何突然出现了这座房屋。突兀,形容突然出现或出现得快而突然。
- 结构凭高瞰河曲:建筑的结构高耸,可以俯瞰蜿蜒的河流。
- 春风吹客出京城:春天的微风把诗人吹出了喧嚣的城市。
- 身世渺然犹粒粟:身世漂泊如同一粒粟米般渺小。粒粟,比喻微小的人或物。
- 平生壮怀独登楼:平生以来满怀豪情壮志独自登上高楼。
- 况有轩槛当城头:还有高高的窗户栏杆正对着城墙。
- 东郊日上宿雨散:东郊的天空晴朗,久雨已散。
- 北郭天净阴霾收:北边城墙上空无云彩,阴霾消散。
- 师来一笑忘坐起:老师到来时笑了,让我忘记了坐立。
- 我本与师同浙水:我原本就和老师同游于浙江的水乡。
- 途穷试觅浮海桴: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试着寻找漂浮的木筏。
- 才短犹惭续貂尾:才能不高,还感到羞于像貂尾那样装饰自己。
【赏析】
《通州宿慈恩寺简古源上人》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首句“何年突兀见此屋”通过“突兀”一词表达了一种意外和惊叹之情,让人联想到一个偶然出现的奇迹。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结构凭高瞰河曲”的描述,传达了诗人对于高处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感受。特别是“春风吹客出京城”一句,不仅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某种解脱和释然。此外,“身世渺然犹粒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在宏大的自然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的心境。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超脱。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郑潜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人生哲思。
【创作背景】
郑潜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元、明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对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元朝时期,他担任过多个官职,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不安;而在明朝初年,他虽已退隐,但其作品仍流露出时代的印记。这首诗创作于明朝初年,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郑潜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